无谓失分,你怕了吗?| 一份粗心者的自救指南

2017-08-06 09:31:39      点击:

很多老师都会跟学生强调一个理念“会做的不丢分”。这其实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会做的题目,谁会故意丢分呢?

每次卷子发下来,总有一些不应该丢掉的分。这种现象有一个听上去很像医学名词的叫法——粗心。把“无谓失分”归结于“粗心”并不好,因为有的学生可能天生心就比较粗,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在考试中犯很多低级错误。

那么,该如何避免考试中的无谓失分呢?

  ◆  

粗心者的自救指南

一张以让学生犯低级错误为目的的考卷,必然能够轻松网住许多疏忽大意的鸟儿。但同样的套路再来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就有人能够逃出生天。

我们一直跟大家强调一个概念——做题习惯。

我们所说的“做题习惯”并不是大家平时理解的,习惯好或者不好,而是说每个人的习惯都有自己的特点。同样一张卷子,学生犯粗心的地方也不大一样。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初学者打网球,上去不假思索地挥一拍,这球可能就出界或者下网。这时候教练会教你,要调整自己的拍面,一些高度合适的球平击过去就可以。稍作调整,这个球就能打在界内。

做题也是这个道理,很多学生第一次遇到一道题目时,也不知道出卷老师在哪里挖坑。比如算区间,忘记检验端点,比如虚数相乘,忘记添负号。等到再一次遇到同样题目的时候,有的萌新已经进化成老司机了,就会多一个心眼,主动去注意这些曾经跌进去的坑。

粗心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心比较粗。

意识到自己粗心还不够,关键是得意识到在哪里应该细心。

  ◆  

你可能用了一本假错题本

避免无谓失分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前知道自己可能有踩哪些坑,然后有意识地避开。那么如何去发现自己容易踩进去的坑呢?

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错题本。

但这个错题本不应当仅仅是错题的搜集和整理。尤其是在错题比较多的情况下,需要在错题本当中开辟出一个新的页面,采取画“正”字的方式,或是单纯的计数,统计出自己在哪些题目哪些考点最容易出现无谓失分有的学生无谓失分不多,自己心里有数也可以。

知道哪些考点容易出现无谓失分以后,可以编成口诀的形式写在错题本的扉页上:

(该图为美化版,原图字太潦草,就不献丑啦)

下次考试或刷题的时候,你就可以依照这些口诀去调整自己原本的做题习惯。

比如说选择题前几题的虚数相乘总是忘记乘以“-1”,错得多,就需要改变自己的做题习惯。每次遇到虚数计算的题目,算完留心1秒钟,检查有没有虚数相乘。

再比如说计算区间的问题,容易因为忽视了开区间闭区间而丢掉填空题的分数,每次遇到计算区间的问题,做完后都得检查下区间的端点是否取得到。

又比如说三角函数和差化积、多项式相乘经常算错/抄错/漏符号/漏系数。每次遇到这样屡犯屡错的题型时,就可以采用带特殊值(0度和90度)的方法检查。

考场上这些小小的检验,其实不怎么花时间,有时候就是多看一眼,用上一两秒的时间,甚至之后都无需再回头检查,这无疑是非常划算的。

  ◆  

现在强调错题本,会不会太迟?

很多学生会有疑惑,这个阶段还在强调错题本是不是太迟了?

确实,这项工作应该早早开始做,越早越好,每次遇到错题都去整理归纳汇总,越早逃离错了又错犯了又犯的怪圈。但即便到了最后两个月,整理错题,调整自己的做题习惯仍然是避免无谓失分的最好办法。

如果无谓失分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也需要有意识地去搜集自己的失分点,然后归纳成错题统计和分析,找到解决方法或者归纳成口诀,避免下次再犯。这个工作会贯穿整个高三,无论经过一轮、二轮、一模、二模、冲刺,总结归纳的这张纸也会不断更新迭代。

相反,如果一味地去刷题刷题刷题,你积累经验的速度可能根本赶不上你积累错题的速度。在你被错题淹没的同时,在你被自己的勤奋感动的同时,你没有注意到自己其实还在原地踏步。老是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真的很没意思,你不认识坑,坑都认识你了。

高三一年的时间非常长,但一路陪你走下来的究竟是什么?不是考卷,也不是教辅,就是这些个性化的总结归纳和自我反馈。

每次大考前,甚至高考开考前五分钟,你都可以再过一遍错题本,过一遍上面的口诀和注意事项。

因为这是过去一整年你的刷题经历考试经历的总和,也是你的做题习惯的诊断报告。短短的几句口诀,蕴含了至少是几千题的经验积累,也是你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更是你可能在接下来的考试当中会犯的错误。

如果此时你仍然为无谓失分而困扰,而你原来固守的方法已经不管用时,不妨换一个已经被证明有效的思路,或许至少能让你比现在的自己,更进一步。